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,谢绝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访问

首页 关怀版
企业文化

那些孩子教给我的事

金家欣

朋友们曾打趣道,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标配不是爆米花和可乐,而是观众的眼泪。银幕下那么多双眼睛,每滴眼泪都有着不同的意义。而我的眼泪除了对母亲的感恩,还包含着对孩子的感谢。

在传统观念里,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利益牺牲者,换句话说,就是母亲为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最大化,总是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利益。但在做了母亲后,我却发现母亲不见得是利益的牺牲者,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,母亲也能成为成长的获得者。

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,他的喜怒哀乐总能给予我不一样的波澜。他的快乐带给我深深的满足感,而他的哭闹总是让我尝试用未曾有过的耐心,感知他的情绪,体会他内心的渴求,站在他的高度看他眼中的世界。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光里,我不再是当年那个横冲直撞的愣头青,而是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。在实际生活里,我也能自然地尝试着去感受别人的情绪,考虑别人需求。这也许就是孩子教给母亲的共情能力吧。

而在与孩子相处的“溜娃”时光里,孩子纯粹、好奇玩耍的情景,更加能感染作为成年人的我。孩子的积极乐观时刻能让我反思自己:作为一个成年人,对待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实际压力,是不是也能调整心态,选择保持如孩子一般纯粹,用充满求知和无惧险阻的心态去面对?孩子是母亲的“灵魂摆渡人”,能把我们这些所谓“思想成熟”的人从思维死胡同中救赎出来,让不断撞南墙的我们回头看看,想起我们的初心,回忆我们曾经的梦想。调整心态,做出更符合初心的选择,这是孩子教给母亲的能力。

电影里,李焕英为了给女儿补好看的补丁,刻苦精进了自己的缝纫技术,给女儿的破洞裤子缝补出可爱的花式。有道是“女子本弱,为母则刚”,母亲的成长是孩子带来的契机:即便遇到多么害怕的事,为了保护孩子也能勇于挑战;即便要经受离别之苦,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表面上鼓励孩子往前走,背地里也忍不住掉眼泪。在生活上,更多的母亲不断学习,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进步,和孩子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;又或是长进了自己的厨艺,让孩子能在美味的饭菜中摄取充足的营养。对孩子的爱,每一天都改变着不曾想改变的母亲,这是孩子教给母亲的责任和勇气。

俗话说,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但是在我看来,孩子的到来,对于带给母亲成长更是功不可没。真正经历过母亲角色的转换,对于女性而言更是思想的脱变、精神和心智上的升华。

感谢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