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家出发到瑜伽馆的路程整整一个小时,每次出发之前都像是拖延症重度患者,直到最后一刻才慌慌张张地出门。八九月份广州的骄阳似火,我忍不住想,是什么让我坚持?
小时候想做一件事情,喜欢就是全部理由。得到了想吃的糖果会笑,被抢去了要哭,因为喜欢那个味道,喜欢,所以想要拥有。但是长大之后所要衡量的因素渐渐复杂起来,那颗糖果在不在能力范围之内,是不是非要不可,抢它的人重不重要,我愿不愿意因为它放弃我喜欢的东西……考虑的因素复杂得足够微妙,得到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,所以在取舍的那一瞬间会犹豫,甚至放弃。
喜欢,渐渐没有办法成为全部。
踩着点急急忙忙地冲进瑜伽室,坐在瑜伽砖上随着老师的口令开始调息术,呼吸才渐渐平稳下来。收心敛性,将四散的心神回归到当下,此时此刻,我在这儿,不在别处。
福兮祸之所伏,祸兮福之所倚。老师徐徐地说道,这一节瑜伽课我们来讲转化,结合我们的练习,你可以将每一个自己的极限当作是“祸”,在那个点上你最辛苦,最难坚持,最让你感到挫败或者沮丧。但是,如果我们勇敢地正视它,不被它吓倒,再多坚持一下,再多努力一点,一念之间,我们或许就跨越过了它,“祸”就此转化为“福”。这个时候,我们可以体会到,“福”就是超越自己的那种幸福感、成就感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祸”不一定是坏事,我们不必害怕面对,更没必要逃避它。
由老师的这番引领,生出一份平静淡定面对挫败的觉知,不再惧怕出现那个很难克服的极限,反而期待从挫败中找寻新的生机。跟着老师的口令,从简单的体式开始,慢慢加强,不比对别人,只关照自己。与此同时,觉察自身,是否已经到达极限,能不能再往前一点点?如果真的不能,就停下来,接纳这份挫败感,不再沮丧,留待下次突破。如果能的话,一点点小进步也是欢喜。
这份欢喜,已不拘泥于体式的进步,而更在于心境的平和。
汗水吧嗒吧嗒地滴在瑜伽垫上,僵硬的身体慢慢舒展,柔软,却能感觉到力量。结尾休息术的时候躺在地板上,大大地松了一口气,伸个懒腰。回想起这几个月的练习,力量的变化一点点显现,从某些体式抖着腿咬牙坚持,到现在可以稳稳地扎根站稳,从完全觉察不到发力的部位到现在能够在发力的同时调整加深,进步虽然非常小,却能够自我察觉。由此而生的愉悦让我感到满足,让我觉得,我在享受当下,此时此刻。
刚开始有人问我,你怎么能够坚持去那么远的地方做瑜伽?我想也没想就回答说:因为喜欢呀!可转念一想,仅仅是因为喜欢吗?我喜欢过画画,沉迷过花艺,也尝试过去健身房健身,每一个开始都源于喜欢,但并不都能长久地坚持。现在想想,无论做什么事情,喜欢只是一根线头,它是一个开始的原因,但绝不会是坚持的理由。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,享受沉浸其中带来的乐趣与回馈,才能够坚持下去。否则喜欢就会像是没有燃料补给的火堆那样,单方面的付出无法长久,终究会在越来越珍贵的时间里被消耗殆尽。
这样一想,那句脱口而出的“喜欢”好像只是个幌子,其实是享受,最终让我坚持。